荒涼工地種出蔬果滿園——在撒哈拉地帶邊干工程邊種蔬菜的南華監理
發布時間:2019-06-29 10:25:47
毛里塔尼亞位于非洲西北部,一個全境半數國土屬于撒哈拉沙漠、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重債窮國的國家。由于干旱,農業活動以畜牧業為主,耕地僅限于塞內加爾河沿岸及沙漠綠洲,主要農作物為粟、椰棗、稻米及玉米。在這樣一片貧瘠之地,南華公司接到了一個在南部大西洋海岸建設綜合港口的監理項目,項目伊始,3名先遣監理人員便飛往了毛里塔尼亞。
陽春三月,廣州一片綠草茵茵、繁花似錦;毛里塔尼亞則是望不盡的泛黃,滿鼻子的沙塵味。在首都隨處可見沙地里光著腳踢球的孩子,可能他們大部分人一輩子都體驗不到綠草地踢球的感覺;也能隨處見到垃圾堆里啃紙板或塑料包裝的羊群,但它們從生到死都不會品嘗到青草嫩芽的味道。中國飯店的老板告訴我們,在這里可以天天吃到牛羊肉,但吃蔬菜卻是很奢侈的事。當地人不種蔬菜,首都只有一個中國阿婆種,卻也供不應求。
南部海岸,彼時正在進行臨建搭設,吃住暫時跟施工單位一起,住的簡陋,吃的簡單。食材需從4個小時車程外的首都購買下來,一個星期采購一次,日常以羊肉、牛肉和雞肉為主,蔬菜則是常見的土豆、洋蔥、黃瓜等,綠葉菜由于在高溫下難以保存,基本品嘗不上。要在這種荒涼之地吃上新鮮的蔬菜,需要發揚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種植。
7月,毛塔雨季,下起了幾場全年為數不多的陣雨。此時監理臨建落成,廚師進場。監理成員嘗試在廚房后面沙地上播種菜籽,但由于沙地缺乏養分,且陽光直射強度太大,雨季蚊蟲肆掠,青菜始終未能長出。
9月,監理部8人到齊,其中有一名人稱“肖老師”的工程師,除了日常的施工監理外,閑暇之余和大廚郭師傅開始搗鼓臨建周邊的空地,第一步就是要對土壤進行改良。考慮到沙地缺肥,遍走附近的村莊,將村民羊圈中的羊糞收集回項目,摻拌在沙土中對其進行改良。從最容易生長的空心菜種起,肖老師和大廚每天早起、晚邊進行淋水,經過悉心呵護,空心菜初有長成。
有了空心菜種植的成功經驗,監理團隊繼續收集更多的羊糞窩肥沙土,抽引地下水澆灌,在肖老師的帶領下開始向青葉菜、豆類菜和瓜果類進軍。由于陽光充沛,小白菜、油麥菜、辣椒、秋葵、豆角等菜系漲勢很旺,很快有了收成,卻也老的快,一不留神就會錯過了其最鮮嫩的味道。然而西瓜、南瓜、冬瓜等瓜果類均未能逃過蚊蟲的叮咬,盡數無收。
監理團隊借鑒用于工程質量改進的QC方法,對瓜果類蔬菜的種植進行PDCA循環攻關活動,找出了“遭蚊蟲叮咬壞死”是瓜類蔬菜無收成的癥結所在,種菜QC小組運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要因分析得出“無防蚊措施”和“過程檢查不嚴”是要因,于是監理團隊針對這兩項要因制定了防蚊蟲叮咬措施和過程檢查制度,采用廢紙和塑料袋對幼瓜進行包裹保護,每天班前班后檢查包裝,加強日常灑水和護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南華監理的工程智慧在種植業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如今不僅種出了純天然無農藥的西瓜、黃瓜、哈密瓜、圣女果、西紅柿,還種出了玉米、茄子、地瓜、花生等,真可謂是瓜果成堆、百蔬爭艷。
每每嘗到新鮮的蔬菜,總監陳宇良都會代表監理部向辛勤付出的肖老師等人表示感謝,他總會說“工作之余在這樣的地方種種菜,不僅能強身健體,看著大伙吃的開心,也不失是一種樂趣”。工程尚未完成,目前的成績也是階段性的,監理團隊的種菜之路將隨著工程的順利推進而不斷進行新的嘗試,收獲更多的喜悅。希望在工程結束之時,我們都能吃得健康,更重要的是能將我們的種菜經驗像工程技術一樣傳授給黑人工友們,讓他們在中國建設者的幫助下走向繁榮的同時,也喜歡上舌尖上的中國。
(撰稿:康文武)